箋的意思解释,拼音怎么读
国语词典
- 箋 jiān ㄐㄧㄢ
〈名〉
- 经传的注释。
- 《后汉书·卷七九·儒林传下·卫宏传》:「郑玄作毛诗笺。」
- 文体名。古代奏记之类,于上书或祝贺皇后、太子所用。
- 《资治通鉴·卷一一七·隋纪一·文帝开皇九年》:「欲令蔡征为叔宝作降笺,命乘骡车归己,事不果。」
- 写信或题字用的纸。
- 南朝陈·徐陵〈玉台新咏序〉:「五色华笺,河北、胶东之纸。」
- 书信、信札。
- 如:「信笺」、「短笺」。
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則前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將先切,𠀤音湔。【說文】表識書也。【篇海】古者紀其事,以竹編次爲之。【廣雅】箋,云也。
又書也。 鄭康成衍毛氏詩,傳之未盡者曰箋。【呂忱·字林】鄭以毛學審備,遵暢厥旨,所以表明毛意,記識其事,故特稱爲箋。【博物志】聖人制作曰經,賢者著述曰傳,鄭康成註《毛詩》曰箋。或云毛公嘗爲北海郡守,鄭是此郡人,謙敬不敢言註,但表識其不明者耳。 【玉篇】通作牋。
外语翻译
- 英语:note, memo; stationery; comments
- 德语:Brief (bogen) (S)
- 法语:papier à lettre de fantaisie,lettre,document
说文解字
表識書也。从竹戔聲。則前切
(箋)表識書也。鄭六藝論云。注詩宗毛爲主。毛義若隱略。則更表明。如有不同。卽下己意。按注詩偁箋。自說甚明。博物志云。毛爲北海相。鄭是郡人。故稱箋以爲敬。此泥魏晉時上書偁箋之例。絕非鄭意。从竹。戔聲。則前切。十四部。
方言集汇
- 国际音标: tɕiæn˥
- 唐代读音: tzen
- 日语读音: FUDA
- 韩语罗马: CEN
- 现代韩语: 전
- 客家话: [台湾四县腔] zien1 [客英字典] zien1 [海陆腔] zien1 [梅县腔] zien1 [陆丰腔] tsian1 [东莞腔] zen1 [宝安腔] zen1 [客语拼音字汇] jian1 qiam1
- 粤语: zin1
- 近代音: 精母 先天韻 平聲陰 煎小空;
- 中古音: 精母 先韻 平聲 箋小韻 則前切 四等 開口;
- 上古音: 黄侃系统:精母 寒部 ;王力系统:精母 元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