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的意思解释,拼音怎么读
基本字义
- 大略,总括:大~。~论。~述。~貌。梗~。~要。~算。~括。~念(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)。~率(概率论的基本概念。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称为此事件的“概率”。亦称“或然率”、“几率”)。以偏~全。
- 情况,景象:胜~(胜景,美丽的景色)。
- 一律:一~而论。
- 气度,节操;气~。
- 刮平斗、斛用的小木板。
详细解释
- 概 gài
〈名〉
- (形声。从木,既声。本义:量米粟时刮平斗斛( hú)用的木板。量米粟时,放在斗斛上刮平,不使过满)
- 同本义 [scraper]
- 同权槩而就衡。——《楚辞·惜誓》
- 斛甬,正权概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- 槩者,平量者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》
- 又如:概量(概和斗斛等量谷物的器具)
- 节操,风度 [bearing]
- 而不概于王心邪。——《史记·范雎传》。按,平也。
- 夫西河魏土……漂然皆有节概,知去就之分。——《汉书·杨敞传》附 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
- 又如:概尚(气节);气概(人遇事表现出来的态度、气势)
- 景象;状况 [circumstance]
- 故山多药物,胜概(美丽的景象)忆桃源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》
〈动〉
- 引申为刮平,不使过量 [scrape]
- 夫水,徧与诸生而无为也,似德。……盈不求概,似正。——《荀子·宥坐》
- 而不概于王心邪。——《史记·范雎传》。按,平也。
- 又如:概平(用概刮平);概准(用平物的量器刮平)
- 概括,总括[generalize]。如:概问(概括询问);以此一端,可概其余;以偏概全
- 衡量;量,限量 [weigh]
- 食飨不为槩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量也。”
- 又如:概志(衡量心志);概量(用量器确定谷物的多少;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)
- 蔽,遮盖 [cover]。如:概愆(掩盖前愆)
- 关切,系念 [be deeply concerned]。如:概怀(系念于心);概然(慨叹的样子)
- 抑,抑制 [restrain; control]。如:概了(镇住。有超过所有人的意思)
- 通“溉”。灌溉,洗涤 [irrigation;cleanse;wash]
- 澡概胸中,洒练五脏。——《枚乘·七发》
- 又如;概盂(洗涤盂钵)
- 通“慨”。感慨 [give vent to one's fleeling about]
- 夫婢妾贱人,感概而自杀,非能勇也。——《汉书·季布栾布田叔传赞》
- 又如:概然(感慨的样子)
〈副〉
- 一律,一概 [one and all]
-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,其文辞不少概见,何哉?——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
- 又如:概不考虑;概不赊欠;概行(一律施行);概视(一律看待);概用(一概使用)
- 大致,大略地 [generally]。就整个情况而论而不考虑具体事例地。如:概而论之;概举(大略举出);概览(大略地观览)
国语词典
- 概 gài ㄍㄞˋ
〈名〉
- 古代量谷物时,刮平斗斛的器具。
- 《新唐书·卷二二四·叛臣传上·梁崇义传》:「以概量业于市,力能舒钩。」
- 度量、品格。
- 如:「气概」。
- 《三国演义·第三八回》:「飘飘然有神仙之概。」
- 大略的情况。
- 如:「梗概」。
〈动〉
- 刮平。
- 《北史·卷二一·燕凤等传·论曰》:「将器盈必概,阴害贻祸,何斯人而遭斯酷乎?」
- 总括。
- 如:「以此一端,可概其余。」
〈形〉
- 约略。
- 如:「概况」、「概念」。
〈副〉
- 大略。
- 如:「整件事情的经过,大概就是这样了。」
- 一律。
- 如:「货物出门,概不退换。」
康熙字典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其謁切,音揭。【說文】楬櫫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職金】辨其物之媺惡與其數量,楬而璽之。【註】旣揭椾書其數量,又以印封之,有所表識,謂之楬櫫。
又【周禮·秋官·蜡氏】有死于道路者,令埋而置楬。【顏師古曰】楬,杙也。椓杙于葬處,而書死者姓名也。
又【周禮·秋官·明竁註】楬頭,書罪法也。
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渠列切,音傑。義同。
又【唐韻】丘瞎切。同𥴭。止樂器。【禮·樂記】鞉鼓椌楬壎箎。【註疏】椌,柷也。楬,敔也。柷以起樂,敔以止樂。
又木豆也。【禮·明堂位】夏后氏以楬豆。【註】無異物之飾也。齊人謂無髮爲禿楬。
又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淸漳出楬戾,濁漳出發包。【高註】乞洽切,音恰。楬戾,山名。在上黨。
外语翻译
- 英语:generally, approximately
- 德语:ungefähr
说文解字
楬桀也。从木曷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楬而書之。”其謁切
(楬)楬櫫也。三字句。趙鈔本及近刻五音韵諩作楬櫫。宋本、葉本、類篇、集韵、宋刊五音韵諩皆作楬桀。葢宋時大徐本固有二。故同一五音韵諩而流傳不一也。今按作桀不可通。桀自訓磔。雖杙有𧦝榤者。然頗迂遠。楬櫫見周禮注。職金。楬而璽之。注曰。楬、書其數量以著其物也。今時之書有所表識。謂之楬櫫。廣雅曰。楬櫫、杙也。廣韵曰。楬櫫、有所表識也。楬櫫、漢人語。許以漢人常語爲訓。故出櫫字於說解。仍不大列櫫篆。漢酷吏傳曰。瘞寺門桓東。楬著其姓名。著櫫同字可證也。韵會楬下引說文曰。杙也。櫫也。此小徐眞本。而語似不完。師古注漢書曰。楬、杙也。椓杙於瘞處而書死者名也。師古杙也之云、葢本說文。但說文杙字當作弋。從木。曷聲。其謁切。十五部。今字揭行而楬廢矣。春秋傳曰。楬而書之。未見。疑是引周禮楬而璽之。
方言集汇
- 国际音标: kĄi˥˧
- 日语读音: TOKAKI OOMUNE OMOMUKI
- 韩语罗马: KAY
- 客家话: [梅县腔] koi3 [客语拼音字汇] koi3
- 粤语: koi2 koi3
- 潮州话: kai3
- 上古音: 黄侃系统:見母 沒部 ;王力系统:見母 物部 ;